( 五 華 縣 )水 寨 中 學 校 園 |
筆者自民國五十二年學校畢業後,廁身杏壇,服務初、高中計四十二年半,於九十五年二月退休,見證了半個多世紀來教育對台灣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。咸認光復以來,從農業社會轉型至工業高科技的社會發展中,政府大力普及教育的結果是為重要的因素,尤以五十七年排除萬難,推行九年國教之功為最。
教育能夠促進大規模的社會流動,改變社會階級,啟迪民智,提高人力素質,造就萬千的人才,是以先進國家莫不傾舉國之力,發展教育,百年樹人,作為國力競賽之基礎。大陸自一九七七年改革開放以後,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均以10%以上的速度快速成長,生活大幅改善,但在執行四個現代化(農業、工業、國防、科技)過程中遭遇到了人力素質的瓶頸,種因於十年文革造成教育的斷層,有感於此,乃加速發展教育,但因幅員遼闊,人口眾多,各地開放腳步不一,貧富落差甚大,教育資源分配懸殊,我縣五華,山多田少,人口眾多,交通不便,又無礦產,早期列入扶貧縣中,教育的發展落於人後,使得我五華子弟在普及教育中,遭遇到極大的困難。茲將五華教育訊息網中的2006年資訊摘列如下:(網址http://www.wuhua.gov.cn/jiaoyuju1/index2.asp )
● 五華有 125.3 萬人口,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31所,其中高(完)中13所、職中7所、初中43 所、小學465所、示範幼稚園1所、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;在校中小學生總數 279,775人,其中高中生23,221人、職中生1,693人、初中生86,228人、小學生168,633人;教職工12,853人,其中公辦教師11,006人、臨代教師1,847人。
● 2005年我們擴招3,235人,2006年高一招生10,303人(其中普通高中高一招生9,501人,職業高中招生802人),現有在校生24,914人,比2003年的12,636人翻了一番。每萬人在校高中生數從2004年的119人/萬人提高到現在的200人/萬人。
● 近四年來,省線入圍人數連續創歷史新高。2005 年高考,縣省線以上入圍人數首次突破2000人大關,達到2,179人,比2004年增長20.3%。2006年高考,在全省省線總體入圍率下降7%的情況下仍取得好成績:全縣進入省線(505分)以上人數2,485人,比上年的2,179人增加306人,增長14%。省線入圍率45.1%,居全市第三名
● 眾多鄉賢捐資助學湧現如潮。2005年以來,全縣農村中小學校初步形成了「村村學校有人關心,間間學校有人掛」的局面,531間學校有1,200多名社會賢達掛,協助解決辦學中碰到的困難,慷慨解囊,捐資支持教育。華陽鎮鄉賢兩年來捐資共500多萬元;年近80高齡的旅港鄉賢曾鏡明先生在前幾年捐資1,000多萬元興建馬汕中學、馬汕小學的基礎上,2005年又捐資300多萬元興建馬汕中學學生宿舍和教師宿舍;深圳大百匯公司董事長溫純青先生、深圳富源集團總裁繆壽良等知名鄉賢紛紛慷慨解囊。據不完全統計,2003年以來,全縣社會各界共為五華教育發展捐資達4,000多萬元。五華再度掀起興學育人熱潮,五華教育出現又一個春天!
( 五 華 縣 )田 家 炳 中 學 |
● 現有高中(紅色為縣級重點中學)
水寨中學 田家炳中學 琴江中學 城鎮中學 五華中學 皇華中學 安流中學 橫陂中學
龍村中學 棉洋中學 興華中學 實驗學校
依學校概況可知,五華縣僅有市縣級重點中學,尚無省級重點中學,此次回鄉,時間匆促,路過田家炳、琴江、轉水暨五華中學,僅抽空參訪水寨中學,從外觀瀏覽,校舍均蓋得不錯,班級甚多,每個年級都有二、三十班,一班學生均超過五十多人以上,基本條件尚稱齊備,但男、女生廁所仍停留在半截牆壁無隱私水溝沖水式,衛生條件不佳,教學設備與城市學校有些差距,但近年來已敦請有七、八位外籍老師,對學生外文水平提高甚多。以今天城鄉平衡觀點來看,先天上就立足在不同的起跑點上。
大陸一胎化的政策,在家鄉似乎並未落實,據說超生了,罰罰錢,父母就跑到外地去謀生了。農村社會仍然是多子多福和重男輕女的觀念,一些家庭都是子女兩三人,多則四五人,家庭貧困,影響就學,能讀書則讀書,不能讀書就學藝,造成人力素質不能提高的原因,也只好從事較低水平的勞力工作,相對的遲緩了家鄉的發展與進步。
大陸經濟近年來高速發展,已有餘力投資到義務教育(基礎教育)之上,返鄉期間見報載廣東全省今年開始,小學到初中的學雜費已全免,而且教科書也免費提供,是否為全國性的措施就不太清楚。過去,讀小學每人尚需兩三百元,初中七、八百元,現在是真正做到了免費入學,衡之於台灣國中教科書尚須收費,教改之後,一本多綱的結果,同一科目兩三個版本,再加上參考書、作業練習本,學生的書包不知重了幾許!再看看家鄉出外奮鬥有成的企業家,以及旅外熱心的僑胞捐輸教育,都是人民幣十萬、百萬以上,台灣同鄉能盡心力的地方也就相當有限了!
台北市五華同鄉會關懷故土,心繫鄉人,也曾在大陸希望工程中出過棉力,每年捐贈兩、三萬元之人民幣作為吾縣中學學生的獎學金,因名額不多,時至今日也僅能表千里鵝毛寸心之情,如將該款改為輪流補助縣內初中利用寒暑假舉辦外語、電腦、數理或弱勢家庭學生之課業輔導的夏令營,延請就讀大學的優秀鄉中子弟擔任活動設計及帶領人,讓他們的學習能力能向下紮根,提升到高中後的素質,以利參加高考與全國青年學子競爭,或許未嘗不是另外一種協助的方法。
當年五華同鄉隨政府播遷來台大都為軍公教人員,身無長物,少有恆產,在節衣縮食餬口日子裡,盡心盡力教育子弟成人,因無雄厚資金財力,殊少投身工商業建設中而成就大企業家,誠如張理事長在拜會縣、鄉、鎮人民政府座談中指出,五華子弟在台灣均受有良好的教育,二、三代中僅碩博士便有三百多人…,遍布於海內外各階層從事不同工作,人力資源充沛,如何運用此優秀的人才從事家鄉的建設發展與教育文化的提升,是值得關心兩岸鄉賢仕紳深思的課題!
(本文係回鄉所感信手之作,引據觀察或有所失,文責自負,期待日後同鄉會有文教參訪之旅,邀集同好作更深入瞭解)
網站名稱:台北市五華同鄉會 網址:https://wuhuatp.esino.org
會址:台北市和平東路三段66號9樓之一(捷運木柵線:六張犁站)
電話:+886-2-8732-0785,傳真:+886-2-8732-0786,
電子信箱(E-Mail):3669f@pchome.com.tw
本平台所有訊息內容或服務,都是由該機構或相關單位所提供,著作權歸原提供者或權利人所有。
網站系統服務平台版權System Copyright © 華人自在交流聯合網/自在交流股份有限公司 EzFree Interchange Co ., Ltd All Rights Reserved.
Tel: +886-2-26648311 E-mail:ezchange@hotmail.com ;freeinterchange@gmail.com